• 如何判斷日間型或全日型脊椎側彎背架的好壞?

    先前的文章中已提及不少背架所產生的問題,可參考”脊椎側彎背架的迷思!迷失(上) 、脊椎側彎背架的迷思!迷失(下)”及”脊椎側彎背架幫了您還是害了您?”,但不可否認地,大多數側彎患者所接受的治療,都是以背架為主,而且有一部份的患者其實不太願意利用主動的方式來矯正,或主動配合其他治療的意願都極低的情況下,背架的確在這種情況下可派上場來協助病患。

    但如果真的要穿上背架,必需要從幾個簡單的點來判斷,看它是否真的對我們有幫助,而且每個細節都很重要缺一不可。

    我們就透過實際案例來說明,這個個案為14歲女性,於小學三年級時發現20多度側彎,到國一時便惡化為腰椎50多度,胸椎48度。

    案例病史

    曾在小學四年級時,在某醫院接受一週五天,共一年左右的復健矯正治療,側彎持續惡化,於小學六年級時接受一週一次,共半年的瑜珈治療,到了國一則開始穿著背架及推拿治療。

    我們第一次見到該個案為14歲,已經每天長時間穿著背架一段時間,當時未穿背架的側彎角度為胸椎48度,腰椎50度。

    大約了解該個案的求診及治療過程後,我們可利用下面4點來協助判斷,自己的背架是否能達到不使側彎惡化的基本需求。

    判斷背架是否有符合標準的5大指標

    第一、穿上背架後,每節最傾斜的椎體角度,都要變得比較不斜或至少維持相同斜度,這是對背架的最基本要求

    若是S型側彎,其度數是由整條脊椎中,三節最傾斜的椎體所測得(下圖),若是C型是由二節最傾斜的椎體測量(請參考:閻曉華說脊椎側彎第二章 如何分析及測量脊椎側彎度數),所以穿上背架後,一定要減少最傾斜椎體的角度或至少要維持,才有協助維持側彎角度的義意。

    脊椎側彎, 脊椎側彎矯正, 脊椎側彎治療, 脊椎側彎矯正運動, 脊椎側彎 瑜珈, 脊椎側彎復健

    圖二為穿著背架一段時間後,脫下背架的X光片(三節最傾斜椎體角度分別為18度、30度、20.5度),圖一為穿著背架的X光片(三個最傾斜椎體分別為24度、26.5度、18度),比較兩者穿上背架後,胸椎側彎增加2度(48 度→ 50度),腰椎側彎降低7度(50度→43度)。

    脊椎側彎, 脊椎側彎矯正, 脊椎側彎治療, 脊椎側彎矯正運動, 脊椎側彎 瑜珈, 脊椎側彎復健

    若不比最傾斜椎體時,乍看之下會認為穿上背架後,胸椎只增加2度,應該是誤差範圍,而且並不代表什麼意義,況且可使腰椎角度降7度,應該是可接受的背架。實際上可以看到下表,穿脫背架三節最傾斜椎體的變化:

    脊椎側彎, 脊椎側彎矯正, 脊椎側彎治療, 脊椎側彎矯正運動,脊椎側彎 瑜珈, 脊椎側彎復健

    圖一及圖二的第一節最傾斜椎體增加了6度,而第二節最傾斜椎體雖然下降了(約3.5度),但最後卻導致胸椎側彎角度還增加了2度,這2度就代表了這件背架對胸椎有明顯不好的影響,可推測穿上背架後,就連維持胸椎側彎角度都很難,更不用想要矯正側彎,因為它會限制胸椎的延伸,所以不穿背架後,反而使胸椎的側彎度數減少。

    第二、不能利用犧牲其中一個彎度,來達到矯正另一個彎度的目的

    主要是用來判斷S型的曲線,比較圖一及圖二,不穿背架時原本的胸椎側彎小於腰椎側彎,雖然只差2度,但穿上背架後,胸椎的彎度卻大於腰椎的彎度約7度,這種對一個角度好、但對另一角度不好的治療,都要特別小心,從整體上來說,對側彎的治療是弊大於利,會限制其他矯正治療的效果。

    第三、穿上背架後,骨盆不能比原本不穿背架時,產生明顯地偏移及歪斜

    圖三為該個案在筆者這裡進行約半年治療,再加上長時間背架矯正,圖四為個案重新製作的第二件背架,先不管這兩張X光片的骨盆高低差異,因為兩張X光片的拍法不同,所以無法比較。

    但可以比較的是左右兩側的腋下鉛垂線,最好對稱地落在骨盆外緣(圖四較短的黃線),若臀部較大的人,腋下鉛垂線也應儘可能對稱地落在骨盆外緣線的內側,但大部份的側彎患者都是青春期的瘦子,所以是屬於前者。

    圖三在沒穿背架的情況下,兩側骨盆的外緣線正好落在兩側腋下鉛垂線內,只是右側骨盆剛好落在右側腋下鉛垂線上,圖四的兩側骨盆外緣線,則一邊落在腋下鉛垂線的內側,一邊落在外側。這代表的含義有可能是穿上背架後,造成身體更加歪斜。

    脊椎側彎, 脊椎側彎矯正, 脊椎側彎治療, 脊椎側彎矯正運動, 脊椎側彎 瑜珈, 脊椎側彎復健

    若穿上背架後,整體的骨盆高低差較不穿背架來得大時,就可能會使腰椎側彎更加惡化,不過這個問題並未發生在該個案身上。

    第四、穿上背架後,雖然由X光片看起來每個最傾斜椎體的角度都變小,或維持原本的角度,但整體的姿勢亦不能更加歪向一側

    這點和第三點的問題可相互呼應,圖三及圖四相比,穿上背架後,每節最傾斜的椎體(腰椎第三節、胸椎第十一節及胸椎第五節)都下降,但就外部的姿勢來觀察(圖五),整個上半部斜向左側,骨盆向右側偏移。

    圖八為穿上圖一背架後的外部姿勢背面觀,整個胸椎最凸點以上的部位偏向左側,此時會限制沒有被背架支撐的部位無法拉正,直接造成最上面的最傾斜椎體,處在更糟的位置(圖一),在這種狀況下一定會使胸椎角度惡化,而惡化的胸椎角度,也會同時影響腰椎角度的矯正。

    脊椎側彎, 脊椎側彎矯正, 脊椎側彎治療, 脊椎側彎矯正運動,脊椎側彎 瑜珈, 脊椎側彎復健

    所以製作背架後,不能單單以X光片來判斷這個背架是否成功,而要包含整體的姿勢也要考慮進去,筆者認為更成功的背架,也應該考慮進去腰椎的前彎曲線,應儘量做出或維持患者本身的腰椎前彎曲線,有適當的腰椎前彎曲線,才不會使腰椎隆起看起來過度明顯。

    原本筆者以為該個案穿上背架後,因感覺錯誤,所以無法將身體拉正,便要求個案將身體拉正,但她必需在非常努力的狀況下可以達成一部份,而且很難維持該矯正姿勢,因為背架限制了身體姿勢的調整。

    在這種情況下,背架就一定要做出修正,否則很容易會出現筆者在”脊椎側彎背架的迷思!迷失-上”文章中提到的,該矯正的部位沒有矯正到,反而影響了其他不需被矯正的部位,造成更多的問題。

    所以姿勢的矯正,就如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及,人體並不是鐵絲,鐵絲是不管我們怎麼扭它,它只會影響被扭轉的部位,其他部位可以維持原來的位置。但人體會因為一個部位被固定,為了維持身體平衡,會產生代償姿勢或平衡姿勢,以便我們能直立行走及維持平衡。

    側彎背架對脊椎的影響很大,但通常是沒有被背架固定住的部位,反而想要影響的部位(側彎的最凸點),卻不容易被影響。例如圖五的臀部及圖八的胸椎中段以上,很容易造成沒有被固定的部位歪斜。

    脊椎側彎, 脊椎側彎矯正, 脊椎側彎治療, 脊椎側彎矯正運動, 脊椎側彎 瑜珈, 脊椎側彎復健

    姿勢的矯正,有時要靠引導,有時要靠限制,該如何做,一定要再觀察身體對這些外來力量的反應,一旦有不好的狀況出現,就應該立即停止,否則長時間對大腦下達不好的訊息,將永遠無法矯正側彎。

    第五、脊椎側彎背架不是拉愈緊愈好,而是要讓身體盡可能地維持在比較正且較平衡的狀態

    我們可由該個案所拍攝的X光片歷史來探討。

    圖一為該個案側彎最嚴重時第一次製作的背架

    圖六為距離第一次製作背架約7個月後,發現她的胸椎旋壓處,因施力太大,導致軟組織水(血)腫,所以背架公司重新將背架調鬆一點。

    圖七距上一次調整背架(圖六)約六個月左右,因胸椎腫脹問題消失,背架公司再度將背架調緊,結果卻發現胸腰椎的角度,較第二次調整過後增加。

    圖四背架的製作和圖七背架相距一個月左右,因上一次調整背架後(圖七),角度明顯惡化,所以背架公司建議重新製作新的背架

    脊椎側彎, 脊椎側彎矯正, 脊椎側彎治療, 脊椎側彎矯正運動, 脊椎側彎 瑜珈, 脊椎側彎復健

    我們試圖去探討,為何該個案穿上背架後,會有這些變化,一開始為了要矯正更多的腰椎彎度,結果將胸椎及腰椎兩個施力點拉得過緊,導致胸椎最突點以上的位置,被過度推向左側,而左側腋下又沒有支點支撐,所以胸椎角度更加嚴重。

    圖六因為胸椎壓力太大,調鬆背架後,反而使胸椎最突點以上的部位較被帶回到中間,因為軀幹回正,骨盆也能跟著回正,此時側彎度數反而矯正更多

    圖七將背架調得更緊之後,導致上半身又被過度推向左側(造成右肩高左肩低的情況),此時下半身為了維持平衡,會移向右側,所以圖七的骨盆差異反而更大(由原本5.5mm變為12 mm)。

    圖四是新製作的背架,為了加強胸椎的矯正,避免左邊肩膀被過度推向左側,所以在左側腋下加一支撐架,在這個前提下將背架拉緊,但對腰椎的矯正的效果,仍是圖六效果較好。

    圖四及圖六的胸椎側彎矯正結果差不多,所以由這個例子來看,側彎背架不是愈緊愈好,而是要讓身體有空間拉正,不應穿上背架後,反而將身體推得更歪。

    結論

    就上述這個案例,筆者認為這個個案不需重新製作新的背架,因為穿上新製作背架(圖四)的整體結果,並沒有比調鬆原本背架的效果好(圖六)。

    脊椎側彎, 脊椎側彎矯正, 脊椎側彎治療, 脊椎側彎矯正運動, 脊椎側彎 瑜珈, 脊椎側彎復健

    一般背架公司遇到重新調整背架後,側彎角度還是變大時,幾乎都會建議家長重新製作背架,但他們很少會去檢討是不是自己技術層面上出了問題。

    如果再一次調鬆先前的背架,再加上個案本身的自我姿勢調整,說不定圖六的表現會更好,那為何不先拍完X光片後,再決定要不要重做背架呢?

    當然答案很明顯,就商業利益的考量,的確不要思考太多才能達到更多收益,背架公司自己球員兼裁判,患者就只好乖乖付錢,可是付了錢總要達到目的吧,但做出像圖一及圖七的背架,對患者的側彎矯正非但沒有維持的效果,反而很有可能造成側彎惡化的風險 。

    該個案的家長非常仰賴背架,即便是愈調整愈糟的情況下,家長還是堅持小朋友每天長時間穿著,直到下一件新的背架做好為止,可是不好的背架會將患者的身體固定在更不好的位置,反而影響了治療的成效,這樣所耗費的時間與金錢,是完全沒有效益的。

    有時結合二種不同的治療,一定是希望兩者能相輔相成,而不是兩種不同的治療相互衝突,如果是這樣,何需浪費額外的金錢及時間呢?

    雖然這個個案對主動運動治療的接受度相當高,她的運動表現也不錯,筆者要求她在家裡可花一些時間脫下背架,進行主動運動及自我姿勢調整,但她卻仍仰賴背架,找了很多藉口未進行運動。

    如果大腦沒有機會接受新的訊息,沒有足夠的時間練習,那麼不論做多少次治療,穿著多久、多長時間的背架,側彎度數將無法改善,甚至連維持現有的度數都有一定的難度。


    相關影片


    相關文章



  • You might also like

    沒有留言:

    張貼留言